黄河岸边人才涌 平原发展事业兴——刘庵:百年树人促文明_人民快报_主流 权威 深度
当前位置:首页>党建>先锋人物

黄河岸边人才涌 平原发展事业兴——刘庵:百年树人促文明

2022年11月10日   来源:人民快报

人民快报河南讯(曹道伟 通讯员 张萍萍 李豫)平原示范区桥北乡刘庵村是黄河滩里的一个小村庄,总人口仅有700多人。一百年来,该村传承“尊师重教、耕读传家”的好乡风,累计培养清华、北大生4名,博士、博士后6名,硕士18名,大专以上学历更是多达百余人,人才犹如火焰般聚拢发光,照亮了乡民的心田,让人们感受到一种奔腾不息的黄河力量。昔日贫穷的村庄富起来了,美起来了,成为大家称赞的文明村。

旧社会:读书不吃“哑叭亏”

刘庵村民世代以种地为生,土地自然金贵,民国初年,遇到上面派粮派款、与外村土地纠纷,因为村里没有识字人,常吃“哑叭亏”。李家善、李文焕、李鸿高、杨秀真、张宗绣五人在一起商议,决定办一所私塾,教育子孙读书识字,不受欺负。村民积极响应,有钱出钱,有粮出粮,很快私塾开馆招生。穷苦人家的孩子只要愿意上,免费就读。私塾聘请宋楼村学识渊博的常先生来执教,管理严格,学生学业精进。一年冬天,常先生说他家里遭了灾,过不了年。李文焕听后,背上自家两斗粮先送到先生村,然后村中几家富户商量道:“哪怕咱们自己饿肚子,也不能让老师没饭吃!”他们纷纷从家里搬粮食,共同装了一牛车粮食给宋先生家送去,在县里一时传为佳话。宋先生非常感激,教育学生更加用心。后来,又有了新式小学,刘庵村几乎每家都有了识文断字人,写信签合同,即使打官司,再也不用去央求外人了。有几个学生还考到了县城,甚至郑州、开封的中学,走出了封闭的小村庄。

建国后:读书改变命运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清华大学生李鸿智,在北京市水利气象局工作时,参与了密云水库工程,到河南省河务局工作后,参与了郑州黄河公路大桥、沁河大桥、新乡共产主义大桥的施工。退休后回到刘庵村,帮助撰写村史。他说,作为村里第二代读书人,读书的目标就是为了改变命运,那时,要从农村走到更广阔的天地,一是当兵,二是读书升学。

解放后,刘庵村办起了扫盲班,帮助村民学文化。村里的第一批文化人当起了教师。杨美香,那时虽然是民办教师,收入低,但是她教书特别认真,为了教会一个字,算会一道题,她追到村民家中,学到深夜也要教会学生。因为工作突出,1955年,她光荣出席了河南省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

杨美香的两个哥哥,一个弟弟,或当兵,或考上大学,都成了优秀人才。大哥杨美祥1950年高中毕业入伍,1952年入党,被部队推荐为优秀储备人才。1957年,我军成立高等军事学院(国防大学前身),杨美祥为办公室主任。他参加过珍宝岛自卫反击战,1971年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外事管理办公室外事部主任,接待过周总理、李先念等多位国家领导人和多国军事代表团,多次立功受部队嘉奖。他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二哥杨美诚,北京师范大学毕业,曾在北京67中、香山中学、蓝靛厂中学任校长,后到郑州大学任教。三弟杨美俊,北京钢铁学院毕业,为煤炭机械公司高级工程师。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尽管上学很苦,背干馍,蘸酱豆,但在尊师重教好民风的浸润下,刘庵村的孩子们勤学、乐学,家长也是砸锅卖铁地支持上学。李书鹤、李书鑫都是刚刚恢复高考后考上了河南医学院,目前,李书鑫在美国天普大学任教授。

刘庵村的农家子弟通过努力,从黄河滩走向了大城市,甚至国外,见识更远大了。

新时代:读书促进文明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黄河公路大桥的建成,刘庵村桥头“哨所”的位置凸显,经商浪潮席卷两岸,但耕读传家的民风始终引领村民高度重视学生教育,他们不比谁家的楼房盖的多高,只比家里出的学生多少,因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思想意识深深烙印在了村民心上。

二组村民杨默俊的女儿杨小新,硕博连读,目前在中国科学院上班。二组村民张素勤家里非常贫穷,但是她教育女儿韩亚萍发愤攻读,孩子非常争气,从郑州工业大学毕业后,到厦门大学读研究生,后到美国留学,又到德国读博士。母亲张素勤教育她“中国是咱的家”,韩亚萍毅然拒绝外国机构的挽留,回到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工作。

为促进乡村振兴,提升文明素养,村“两委”明确提出“教育兴村、产业富村”的工作思路和“每户至少培养一名大学生”的奋斗目标,全体村民也逐步认识到:教育不但是改变个人命运的关键,而且是助推村级长远发展的支点,摆在刘庵村面前最好的发展路径唯有崇文重教、尊知尚学。

村里将崇文重教理念纳入村规民约,扩大农家书屋,弘扬厚植耕读文化。村部广场开辟专栏,宣传早期从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每年将考取大学的学子名册张榜公布,有了榜样的力量,村里家家户户比,家里兄弟姐妹比,“崇文尚学”在刘庵村蔚然成风。

好学风带来好家风,好家风促进好村风。村里打闹争执的事少了,唱歌跳舞的多了;旧风陋俗少了,新人新风多了。村民争当“好媳妇”“好婆婆”“好村民”,户户争当“五星文明户”,村风持续向好向善,村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责编:王宣)


人民快报编委会投稿邮箱:rmrblzz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