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委员声音 打通归家之路_人民快报_主流 权威 深度
当前位置:首页>乡村振兴

倾听委员声音 打通归家之路

——济源检察分院成功办理一起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

2022年02月11日   来源:人民快报

人民快报河南讯(陈旗 通讯员 钱伟玲)近日,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济源分院(以下简称济源分院)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着力服务保障乡村振兴,办理的“太行新能源风电项目破坏乡村公路案”,克服涉案主体众多、关系复杂、疫情影响等种种困难,督促违法主体修复被损毁道路,让村民春节回家的“最后一公里”乡村道路成为“最畅一公里”,以实际办案成效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该案被评为2021年河南省检察机关为民办实事、解决老大难问题典型案例和全省检察机关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战略专项典型案例。

“大风车”引发的群众急难愁盼

河南济源,北依太行、王屋二山,是愚公故事的发源地。这里山地、丘陵面积高达88%,森林覆盖率45.2%。随着清洁能源的兴起,风力发电机像一个个白色的“大风车”,点缀着美丽的山林,成为一道亮丽的景观。

但是,风电项目施工中却给当地的百姓带来了烦恼。2019年5月,负责济源示范区大峪镇风电项目施工的济源太行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行公司),在运输风力发电机时,因运输车辆过长过大、设备过宽过重,破坏了途经的董岭、朝村、王坑、东沟等村庄十余里道路硬化,道路附属的护栏、路灯、水渠、排水沟及沿途的地堰、涵洞、小游园等设施也遭到严重破坏。2019年11月,风电场建成并网发电后,太行公司未履行道路设施修复义务。村民辛辛苦苦集资硬化的道路被破坏,县道、村道、乡道泥泞不堪、坑坑洼洼,乡村人居环境受损,山区四个村落一千余户村民出行困难,粮食收储、物资运输等问题严重困扰群众生产生活,社会公共利益遭到严重侵害。上述各村多次找到太行公司沟通、向相关部门反映,要求修复公路,但问题解决却遥遥无期。年关将至,乡村路无法带领村民回家。

政协委员“变身”公益诉讼联络员

近年来,济源检察机关着力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高度重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涉农联络员等社会监督群体的联络工作,除定期向各界代表报告检察工作、组织检察开放日活动、征求意见外,还在案件办理中主动引入外界监督、广泛运用公开听证。注重依托检察职能帮助代表们解决、协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难题。让代表委员对检察机关的职能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愿意主动联系检察机关、积极献计献策。

 2020年10月下旬,该院在办理 “十里河”太行步道环境破坏公益诉讼案件时,邀请五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等各界专家召开了案件听证会。听证会后,担任听证员的一名市政协委员又主动向济源分院人民监督员联络办公室反映了这起涉及民生难题的线索。

“这是代表、委员们反映的案件线索,更是群众回家最后一公里道路通畅问题的身边事。人民群众遇到难题,能想起检察机关,既是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着力保护公共利益的显著成效体现,也是对检察机关广泛开展案件公开听证工作、树立司法公信的认可。” 面对这名政协委员拿出的一沓各村群众反映问题的情况说明,字迹有粗有细、有潦草有工整,检察官仿佛看到了村民们焦急期盼的眼神。济源分院充分彰显社会综合治理和共建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检察担当,决定办理这起公益诉讼案件。

公益诉讼“等外”探索积极回应群众关注

根据《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规定,“公共交通安全”属于“等外”公益诉讼开展的领域。2020年11月26日,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审批同意济源分院以“公共交通安全”受理这一“等外”公益诉讼案件,并对具体案件办理作出安排布署。济源检察机关启动一体化办案机制,省院、分院、市院三级联动,共同以公益诉讼“等外”案件办理,解决民生难题。

经过公益诉讼部门调查取证,办案人员发现案情十分复杂。由于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出现变更,涉案的当地企业破产,接盘的异地企业沟通困难,谁来承担道路的修复责任存在争议。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诸多问题以保证办案效果:一是需保护环保经济的积极性。风能是一种清洁无公害的可再生能源,日益受到欢迎和重视。且检察机关积极助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涉案主体实施的是市重点项目,也是环保项目,需保护其积极性。二是该问题产生存在客观原因。风电项目一般建设在地势高、风能丰富的山区、岭地等。体积庞大的主要基建材料风力发电机,在高速公路、国道上运输尚能顺利通过,到狭窄的乡道、村道,通行往往受阻,如何解决通行是重要问题,而合同对于一些细节没有明确约定。三是道路破坏带来种种迫切问题亟需解决。临近年关,时间不等人;春耕在即,农活不等人;疫情紧迫,各方情绪紧张。百姓急,回家、出行均是难题;政府急,生产生活物资不能到达群众手中;公路管理部门急,异地企业在修复问题上不愿配合,监管困难;企业急,修复道路需要改变原有方案、增加成本,而合同中并未标明。检察机关必须综合各方因素,积极寻求既能快速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又能达到群众、企业、行政机关多赢、共赢的解决办法。

“磋商+听证”解决办案难题

2020年11月23日,济源分院先期组织召开了风电项目受损道路修复磋商会,会议邀请交通运输局、镇政府、太行公司和当地村民代表参加。磋商会上,检察机关出示证据材料,讲明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企业、村民代表各方充分交流意见。最终明确了太行公司承担道路修复主体责任,镇政府、交通运输局依法全面履行监管职责。2020年12月2日,济源分院和济源市人民检察院分别通过民事公益诉讼,督促太行公司按期支付公路修复费用;通过行政公益诉讼,向交通运输局、镇政府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履行道路保护管理职责,配合督促相关责任单位修复毁损道路及附属设施。多管齐下,合力推进问题的解决。

2020年12月9日,在河南省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部指导和全力支持下,济源分院就受损道路修复方案是否可行、修复时间安排是否科学合理、各方责任是否明确等问题,组织召开风电项目受损道路修复工作听证会。听证会邀请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5位听证员,对太行公司投资241万元修复受损公路的方案和交通运输局、镇政府及四村村支两委意见建议进行公开听证。经过听证评议,听证员一致同意修复方案。检察机关当场制作了《关于保障济源太行新能源有限公司三一风电项目受损公路修复工作质量的意见》,列明太行公司、交通运输局、镇政府等企业和行政机关的工作职责及任务目标,提出具体要求和工作期限。各方现场签字认领,并保证严格按照意见落实。

听证会后,济源分院积极督促推动道路修复施工,组织对7公里的施工现场进行质量和推进节点专项检查3次。该道路修复工程于2021年5月29日全部完工,及时保障山区四个村庄夏粮抢收外运储存。2021年冬,道路两旁重新种上道行树。阻挠百姓回家的“最后一公里”,变成了保障乡村振兴和司法为民的检民“连心桥”。

老百姓最了解老百姓的身边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表了众多的民意,他们不仅是检察机关的听证员,公益诉讼的联络员,更是检察机关的监督员。济源检察机关坚持能动检察,注重系统观念,采用一体化办案模式,以多赢、共赢的效果解决了民生难题,是检察机关作为党委政府法治助手,助力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生动实践。



(责编:周梦华)


人民快报编委会投稿邮箱:rmrblzzk@163.com